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学科论坛

自探互教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张淑芬)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当今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互教互学”的学习方式来习得知识,即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就是“自探互教”式课堂教学。

一、基本概念:

“自探”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互教”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角色扮演与互换,相互协作、交流、沟通与对话,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二、基本原理:

“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是对“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主要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教人者教已”,把原来由教师讲授的部分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合作化,让学生理解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的规律表明,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通过学生个体(自己)的大脑进行系统的独立思维的结果,这个学习过程是任何他人(包括教师)都不能代替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和传递者,而是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遥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形成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练一练、议一议”,从课本中、资料中、实验中以及与同学交流讨论、质疑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就去教不会的同学;然后随着教师问题设计的深入,再次参与讨论,直至成果展示;教师根据学情及时点拔、指导、评价。

这种模式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教学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不能照顾个别差异的缺陷,实现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思维、学生自我教育,从而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三、基本结构:

学生:自学——训练——交流——归纳。

教师:设疑——组织——指导——评价。

四、基本程序:

目标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质疑点拨——总结反思

五、基本策略:

1.目标驱动:学生明确本堂课及阶段的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自主检查学习情况

3.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不会的学生主动向会的学生请教,师生间、生生间互教互学,释疑解难。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讲解本组学习任务。

5.质疑点拨:学生和老师对展示成果进行质疑,提问,师生、生生互动。

6.总结反思:自我总结、小组评价与班级评价。

六、基本功能:

1.有利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教师应积极地创设多种情境,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把出适应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教学要能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时刻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有读书机会,有思考的时间,有动手的实践,教师随时听取来自学生的声音,并且善待学生的声音。

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转到“学”,创设了生动、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可沿着知识的线索、结构愉悦、主动地去思考、去分析,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总结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认识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双眼认真阅读、观察,用自己的两耳仔细倾听、辨别,用自己的双手触摸、操作,从而获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教师只在关键环节上给以指导、点拨和激励,这样的引导正是学生所渴望的,师生平等相处,学生的自主性心理品质得到尊重,学习气氛和谐、友好,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使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各不相同的水平和层次上有所发展。

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学案,课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紧张无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自主学习,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最有效地“培优补差”;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有利于建立多向有效的课堂交往途径。

教学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对话;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教师与教材的对话,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多的学生介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角;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自己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3.有利于鼓励学生多层次间动态发展。

一些学生起了教师助手的作用,学生间互帮互学能随机进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学,不会的学生主动向会的学生请教,学习优秀的学生要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荣誉感和自豪感。陶行知先生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一个学生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会了,再去教第三个学生,……,即按照“即知即传人”的原则实行下去,即可实现课堂上生生互动,也就能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充分信任学生有能力教学生去教学生,师生间、生生间互教互学,这将使全班的学习活跃起来,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并为整个班级的精神文明风貌带来明显变化。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学生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实施是课程目标的落实环节,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学实施过程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创造性过程。结合本人实际教学经验和教训,有针对地给出“自探互教”。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自探互教”教学,但也不能忽视接受式教学的功效;

2.注重“自探互教”教学过程,但也不能忽视“自探互教”的结果;

3.强调“自探互教”中的动手,但更主要的还是动脑;

4.强调“自探互教”教学,但也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拿来“自探互教”;

5.强调实验“自探互教”的作用,但也不能忽视理论“自探互教”;

6.“自探互教”式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但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7.“自探互教”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8.要注意对学生“自探互教”兴趣的培养,并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9.一帆风顺的“自探互教”固然很重要,但让学生在“自探互教”中体验挫折,则能更好地使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