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学科论坛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李爱兵)

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历史新课标将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命运的高度。并强调“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而在新课改逐渐深入和完善的今天,高中历史的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的理念,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现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将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总结如下: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1、“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好坏,主要看分数的高低。这使得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由此又令学生心目中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科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至于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这些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的困惑与失落。

2、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从传统上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3、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历史课本的内容与数、理、化、外等各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4、“三多二少”:

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由此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缓慢,按新的教学设计完成进度有困难。

5、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由于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对新教材进行灵活整合,重新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6、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化教学程式

模式化教学程式,并非一概不可取用,关键是要看这种模式是否具有进步性,是否科学合理,。如果既科学又进步,取用当然就无可厚非,应该积极提倡使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各种认识上、传统上、甚至是资源上的原因,致使传统的五步教学法在课堂中按部就班的继续着,在这一模式下,教师设置教学方向和内容。控制教学流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高

7、跟进课程改革步伐的行动与意识亟待强化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的影响下,部分历史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相当薄弱,存在着旧的教学理念未及时更新,未意识到自身应该时刻作为新课改的引领者,以及新教材的操作手

8.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有待强化,课堂及课后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如何冲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我以自身教学实践的初步体会,浅谈以下几个方法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统一。而且,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粗暴的否定,而是应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不合理成分,也应重视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特别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贵有疑,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有三个:即思维不被已有结论所束缚,不屈服于专家学者的权威,不相信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依据何种理论或原理推理出来,这个理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即就是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高中教材对一些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分析都可用一种新的思维来解答。如:讲到分裂,要看到孕育着统一;讲到成果,也要看到负面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掌握、评价历史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情境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情境设置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诱惑力”,而以“问题”的形式来精心创设情境,既利于引起学生的悬念,还利于挖掘教材中的情理,情趣,情志来激发学生的情思,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其“欲罢不能”。当然,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我们在课堂上创设的历史情境和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判断分析,并得出结论。一定要避免出现成人化、学术化的倾向。否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引起学生的厌倦与反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以社会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就是要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历史为现实服务,学以致用。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注重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以社会为大课堂,从历史课的内容出发,紧密联系现实来进行教学,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延展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人生,要让学生有时间走向图书馆,走向社会,在社会和现实的大课堂中拓展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研究性学习

从研究性学习来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主题的选定来学习同一阶段的历史。这不仅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的塑造。

要冲破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还有诸方面需要研究探讨,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不过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抱着“学史致用,重铸人格”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理想,我们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