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学科论坛

高中物理“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初探(鞠廷辉)

一、对“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认识

在教育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而现代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知和学习实践的主体。“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的。

在“自探互教”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自探”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互教”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角色扮演与互换,相互协作、交流沟通与对话、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读一读,做一做,议一议”从课本中、资料中、实验中和与同学交流讨论、质疑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就去教不会的同学,教师布置任务,参与讨论,根据学情及时点拨,指导。

这种模式结构大体可以归纳为:学习目标→思维训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效果评价。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堂课及阶段的学习目标;思维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学案,自主检查学习情况;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不会的学生主动向会的学生请教,师生间、生生间互教互学,释疑解难;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讲解本组学习任务;成果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以及与班级评价。

二、“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从已知领域走向未知领域的过程。学生所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虽然相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构建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也必须按照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来进行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引导探究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活动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与研究,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三、“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操作策略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前提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以传授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在我们老师的掌握、控制和主导下,按部就班进行,比较规范统一。虽然有利于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这个学科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但学生自主学习较少,机械训练的多,学生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高中物理老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行“自探互教”教学模式,通过观察现象、讨论分析、研究原因、实验论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在老师引导下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物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高中物理老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必须加以转变,这是“自探互教”教学模式能够落实的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实施“自探互教”模式教学,老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分析研究教材,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探索、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通常创设问题情境是通过学案来达到的。学案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新课学案;第二类是习题学案。

对于新课学案,在开始部分要让学生知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去思考、讨论和解题。其次,在知识点检测部分,对本课知识归纳要全面,这样学生做题后对本课理解才能深刻。最后,课堂练习要选择相对容易的一些题目,基本达到学生阅读课本后会做就行了;对于习题学案,要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题量要适中,题目要全面,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疑难点。好的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三)教师恰当地调控是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显然比传统物理课更具有“自由发挥”的特点,但这种“自由发挥”决不能“自由发散、漫无目的”。教师在这种模式整个过程中应随时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教师能够恰当地调控好整个过程,把握好任何一个细节。具体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各小组确定研究内容,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性才会强。第二,在大部分同学分析某一问题时有很大难度,教师在关键环节上给以指导、点拨和激励,这样给学生感觉就像“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当学生完成问题时,引导各组进行讨论: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这样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品质。

四、“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转到“学”,创设了生动、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可沿着知识的线索、主动地去思考、去分析,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总结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认识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双眼认真阅读、观察,用自己的两耳仔细倾听、辨别,用自己的双手触摸、操作,从而获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教师只在关键环节上给以指导、点拨和激励,这样的引导正是学生所渴望的,师生平等相处,学生的自主性心理品质得到尊重,学习气氛和谐、友好,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使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各不相同的水平和层次上有所发展。

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学案,课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紧张无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自主学习,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最有效地“培优补差”;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学,不会的学生主动向会的学生请教,学习优秀的学生要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荣誉感和自豪感。陶行知先生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一个学生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会了,再去教第三个学生,……,即按照“即知即传人”的原则实行下去,可以实现课堂上生生互动,也就能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来源于学生对自己行为的绝对控制,并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了一定的内心满足。如果学生的行为是“被动”的,受“制约”的,那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就会远逊色于自己对自己的“纵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 “自探互教”模式恰好符合这点,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充分信任学生有能力教好其他同学,师生间、生生间互教互学,这将使全班的学习活跃起来,整体水平有所上升,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物理学还是一门实用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够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学科。它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在生活中诞生,又应用于生活。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未曾与生活分开过。教师适时提出生活中的物理情景,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研究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全反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得出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能充分展示物理本身的魅力,而且中学生正处于体力和智力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聪敏而好学,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好学、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总想搞个水落石出,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和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的感受到物理魅力,感受到物理的奇妙地无穷而迷上物理,就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无穷的研究学习动力。

总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需要。因此,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是至关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我们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教育他们怎样思考问题,将来他们就会自己拿起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自探互教”教学模式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并通过师生间的探究互动,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使物理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