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探互教模式策略和实践研究(张冬来)
我校积极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改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将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角度阐述,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乐学、愿学、会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一、创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物理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另外,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物理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物理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物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变“学物理”为“用物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对于生活有多么重要,学物理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
二、组织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分八个小组的教学模式。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小组合作研究是物理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学习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可见,“合作”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合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过程,正是与他人进行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
就学习物理而言,学生一旦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强物理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物理。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合作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摸索出进行合作学习,体现伙伴学习关系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觉得物理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方程式、物理式、结构,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探究学习亦称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课前创设好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现场活动中充分地感受、深刻地体验、大胆地想象、踊跃地表现、积极地交流,增强学习意欲,摆脱狭小空间的束缚,在亲身经历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和人本性,使学生得以广泛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自身,个性得以尽情展现,情感体验极大丰富,从而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及创造能力。
新课程提倡建立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智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智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失。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对“演示实验”的处理,传统上的“演示实验”一般是由老师按部就班完成的。但教学中发现,每每遇有实验,学生们总是很兴奋,大部分学生都站起来看。有时效果不太理想时,一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上去做。因而教师应因势利导,对“演示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一是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二是对“演示”的仪器等进行一番“改进”或要求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三是增加一些与书本上原理、操作或装置不一样的实验进行对比演示,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四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同名实验(可以课后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力求避免使“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一家之演”和“瞬时之作”,而成为学生们开动脑筋、锻炼能力、相互学习的活动,拓展了“演示实验”的教育时空和功能。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物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上一篇::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探究性教学(黄鸿波)
- 下一篇:: 新授课基本环节(华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