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论坛
主持人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本期论坛由我主持。本期论坛的主题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与思考”。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是人们超越时空感悟红色历史的客观载体。
我们的校园内就有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博物馆,我校因此也被批准为“江苏省红色教育基地”,我们的周围几公里半径范围内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红色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我们的这些红色教育资源的优势,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开展红色教育呢?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探讨。我相信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这里也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来吧,奉献出你们的精彩!
刘静:
红色精神最早表现为一九一九年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
随着《朱德的扁担》、《欧阳海之歌》和《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教育课文,逐渐退出中国的小学语文课本,对于红色精神的传承问题,引起媒介和网络的广泛关注。其实,无论小学课本中是否需要红色教育,但红色精神是不应该被丢弃的。虽然,红色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无论时光如何变化,人们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燃烧的激情和火热的理想、英雄主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讲求竞争和理性的现代社会,或许人们的内心世界里更加渴望激情。从这个意义上,红色精神完全可以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走向,完全可以具有普世价值的光芒。
我们在今天形势下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说这些是“过去的东西”,更不能说其“已经过时”。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地面上生长出来的,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与过去相比,所处的环境有异、条件不同,但其精神、原则和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就眼下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来看,尤有弘扬之必要,因为它对于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沈志涛:
我校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我市拥有大量的红色资源,利用这些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激活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更能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利用红色资源可以更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继承革命先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红色精神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吃苦耐劳、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良好道德习惯。
三、有利于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本源性优质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先进文化价值,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同宗同根,又与时俱进,既体现其优质性,又突显出教育的本源性。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质能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和本源性的理论支撑。
四、有利于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实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优势就在于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对亲自去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本校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认真学习和发扬红色精神,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精华,使之真正的实现它的德育价值。
咸春华: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于民族精神,开展传承红色文化活动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吴海艳:
下面我利用一些社会上关于青少年的行为和言论所反映出的价值观问题来补充沈老师,。
①一些90后00后的青少年盲目追逐名牌、追逐时尚的行为。
②河北一大学生在校园驾车肇事,造成“一死一伤”严重后果后,仍不知悔改,竟爆出雷语“我爸是李刚”。
③可怜天下父母心,近日,江苏溧阳的一名穿高跟鞋、打扮成熟的14岁少女对自己父亲口出脏话,并当街殴打父亲。
④随着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红三代等热词的出现,有人总结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的雷语。
⑤一些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和疯狂追星事件。
⑥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的疑惑。
⑦网络时代带来的青少年网瘾问题。
以上行为是贪图享乐、损人利己、我行我素、不思进取、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对社会有非常大的危害,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些行为都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背道而驰的,亟需采取行动,来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宣传教育。由此看来,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是非常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张洪安:
红色精神还应该包括“恩来精神”,如亲民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神等。
主持人:
刚才几位老师分别就红色精神的内涵、我校传承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缺失和我校红色教育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请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操作困难。
杜冬明: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听完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之后,我对红色教育的感觉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高、大、上。但同时,我也有些困惑。
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越发地感觉到我们的学生和这大千世界一样,也在发生着改变,这当中自私、贪图安逸、浪费等问题尤为突出。比如说,假如班里负责倒垃圾的那个值日生请假不在的话,如果没人提醒他们,那班级后面的垃圾就永远堆在那里,大家似乎都看不见。再比如,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营养不会跟不上,只会过剩,但你让他去操场跑个两圈,还没跑几步呢,就开始抱怨了。再比如,每天食堂里的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大量的剩饭剩菜。
所以,我就在想,我们的红色教育内容,在以上这些貌似小问题的面前,有些不接地气,是不是略显得宽泛了些。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将红色精神具体应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去。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习那些什么红色精神,又应该怎么学?这就是我在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给我一些建议,谢谢!
张洪安:
红色精神不是“高大上”,在学生身上的缺失,恰恰说明了,我们生活中需要这种精神!传统的红色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继承,它应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成为精神底子。
咸春华:
在红色精神的教育时,是教育手段“高大上”了,比如,对英雄人物的过度包装。
严可儒:
我是我校的一名英语教师,我叫严可儒。我们实施红色教育,是希望能传递给学生一种胸怀大志、矢志不移的信念,培养他们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但是,红色年代是一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是一个距离我们的学生,甚至是一些年轻的老师,太过遥远的年代。我曾经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的活动,当时看到一条新四军制定的法律,是不允许随处上厕所。我看了后很惊讶,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样一条现在人人基本都明白的事情当成法律条文写出来。后来同行的老师教育了我,我才明白。我想,我作为一名比学生早出生十年的80后,都不能理解,那如果学生们看到这条,肯定是当做一件比较新奇好笑的事情,而不会从中联想到深层次的含义。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是,现在社会的信息来源渠道多,信息量也大,一方面存在着一些对红色年代的错误解读,比如说有一些“神剧”,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不是宣扬它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并不符合我们的红色文化的消极思想,比如说学的好不如有个好爸爸。一旦学生接受了这些思想,他们再看红色文化,就会带着一种听故事的态度,甚至是不屑的态度。内心深处并不能认同红色文化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更不用说用心从中学习。
因此,我想向大家请教,如何能消除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隔膜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它。
咸春华:
1.“红色精神” 具有时代性。2.出现了“信息茧房”的现象:在当今信息量超大的情况下,对“红色”感悟较少,关注较少。
张浩:
我也碰到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质疑,折射出当代学生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缺失。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的变化。红色革命年代的一元价值观,是由于那时的价值主体实际上只有一个,即国家,其利益主体也只有一个,即还是国家,一切价值都归结为国家的价值,一切主体的利益都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利益。 改革开放后,每个主体同时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利益,就为多元价值观的和谐共存提供了主体依据。于是,改革开放以来主体意识的觉醒就使中国社会价值观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成为一种必然。
从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的变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个体价值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同时被全球化浪潮裹挟着,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找到了某种适宜的土壤,并与中国传统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发生碰撞。
从理想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的变化,从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以来西方发达社会最充分地表现在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之中的世俗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全面渗透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生活造成了极大冲击,理想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日显衰颓,而世俗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显然已占上风。
咸春华:
学生质疑,正说明在平常的红色精神的教育中,教育手段的“高大上”,使红色教育失去可信度,问题是用何种方式使学生更能关注到红色精神。
张洪安:
要把英雄人物“人化”,不能“神化”,教育要使学生产生共鸣。
朱爱军:
我校红色教育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开展活动态度认真、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为学生带来了实惠,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一定要让学生看到变化,这个变化是问题的真正解决,是价值观的切实改进,但也存在摆形式、走过场、放空炮,让活动走形变味等一些问题。
- 谨防红色教育活动走形变味并非杞人忧天。
当前,在个别的红色教育活动中,就有一些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已引起了警醒。这些做法很有代表性,如必须召开多少次会议,必须记多少页笔记、写多少篇心得,作为硬任务,逐一检查,逐一过关,搞得轰轰烈烈,气氛紧张。从某种意义上,这些做法也很有“实效”,至少让上级看到了我们的态度,但是,从更高的要求来看,这绝不是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形式是活动的载体,必要的形式是要有的,只是不能把形式当作衡量效果的标准。一些搞红色教育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有声有色,可是工作效率没有提高,不正之风得不到纠正,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对这样的做法,学生早已有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可以拿我校华中分局举例)
2.红色没有走进学生心理,学生热情不高。
开展任何红色教育活动,进行任何改革,都应当取得实效,而衡量效果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得到了实惠,学生是否满意。贯彻学生路线应坚持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出实招、办实事。随着红色教育活动深入,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具体。 在当前的红色教育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对象提出要求,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不能大而化之,不能“一刀切”、“一锅煮”。分类指导,就是突出针对性,没有针对性,就会形成一阵风现象,看着轰轰烈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却得不到多少实惠。践行学生路线,学生最反感轰轰烈烈,最欢迎实实在在。只要我们带着责任、带着真情,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就一定能换来学生由衷的欢迎。
3.近年来,“重智轻德”的教育使孩子成长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在孩子智力投资方面比较多,在知识方面投入比较多,而在德育、能力方面投入的比较少,我们现在感觉到孩子自身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很突出:一个是对于中华民族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的传承,现在孩子们身上确实让我们有所担忧。再一个是孩子的能力,可能知识学的很多,智力投资很多,但是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如何,包括怎么样爱父母,爱自己周围的家人,进而爱自己的同事、同学、伙伴,将来爱祖国、爱人民,对基本爱的教育,敬畏的教育,懂得敬畏法律,懂得珍惜生命,这些基本的东西相对家庭教育来讲,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在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各个方面也都在国际上有着较为突出表现,可是纵观在青少年的教育以及学校对学生们的引导,还是滞后的,尤其现在的90后和00后,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认知,所以社会生活中才会发生太多关于90后的争议,我觉得对于90后来说,必要的红色教育是必须的,要让他们认识历史,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才可能回去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时光。
咸春华:
实质上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何找到更恰当的形式来传承红色文化。
沈静:
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缺失,红色教育非常有必要。
张洪安:
要提倡一种体验教育、情境教学,要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
徐青:
体验重要,教化也很重要,要多宣扬红色精神,并把红色精神渗透到教学中去。
朱爱军:
生活中要传递正能量,红色教育要创新。
张浩:
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我们现在有红色教育的很多形式,但是不能生动、有效地展现出来。
徐长宁:
要在美术教育中有机渗透红色教育: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
1,在我校高一的美术鉴赏课堂上,我们可以把一些革命英勇事迹相关的人物形象、建筑风貌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比如在上《什么是美术》、《地域的永恒魅力》这些课的时侯,我们在课堂上可以介绍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和华中分局旧址的一些建筑风貌及特色。
2,打打擦边球,在与相关联的课中,我们可以将身边的红色人物或事物作为导入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上《进入历史》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将华中分局旧址里面的雕塑人物和外墙的毛泽东头像为这课的课堂导入。以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为导入时,既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唤醒了同学对红色文化的记忆。
3,在我校校本课程开设上,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红色艺术家,和红色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怀。
二,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展示才能的同时有所收获
1,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年还可以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活动,让学生了解伟人、民族英雄、抗日英雄、红军战士的英烈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用无悔的青春回应历史,奏响新时代的强音。
2,作为我校高三的艺术生,我们还可以开展以“我为老区建筑添魅力”为主题的系列速写、水粉风景写生等比赛活动,我们老师带着学生出去写生,画一画这些建筑,画一画室内小景,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补充:对于每年都办板报,收益不大的情况。要改变性质,从一项常规活动转变为比赛活动。激发出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奋斗的求胜心,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想办法去深入学习。这样主动性驱使下的学习效果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效果会好很多。
咸春华:
徐老师说得很好,学习红色精神,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在活动过程中渗透。
黄小元:
红色精神的传承还要融合到班集体创建活动中去,我校开展创建“周恩来班”与“新四军班”就很好!
张文浩:
我校充分利用本校及周边的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红色德育特色教育,这也是我校近年来的新的教学模式的特色之一。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直观多样的的革命传统教育。
1.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例如参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在陵园里,通过瞻仰真实的先烈遗物、武器等实物和珍贵的历史图片、激扬的文字纪实、生动的音像画面等资料,形象生动的再现了无数先烈为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他们的崇高精神让我崇敬,他们的英勇事迹更让学生震撼!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基地成为学生缅怀先烈和树立理想的“第二课堂”。
2.每年元旦前我校学生会去淮安军分区干休所走访老红军,老红军给我们学生讲述了解放淮安对敌作战的精彩故事,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更让我们学生牢记历史,不要忘记过去,更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3.通过优秀红色电影作品进校园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广大学生在重温历史的同时还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心灵送上鸡汤,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我校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以激励进取精神为宗旨,以生动直观、情境再现的方式逐步开展和完善独具特色的励志教育。
冯盼林:
大家别忘了恩来精神,除了学生学,教师更要学习周恩来的精神。1.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学生服务的精神2.教师的言谈举止要传递朴素的精神等。
主持人:
今天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就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了真知灼见。知行合一,我们在今后的德育实践中,还要不断丰富与提高我们的认识,创新出更为行之有效的传承方法,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代代闪光!今天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上一篇:: “自探互教的实践与反思”论坛脚本
- 下一篇:: 关于“自探互教”的“自探”研究(薛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