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地区红色教育资源略谈
学校周边地区红色教育资源略谈
淮安市楚州中学德育处 金国春
楚州中学新校区地处古城楚州东南端,西倚力敌雄兵的古城墙遗址和抗日智囊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南与苏北灌溉总渠、古运河毗邻,北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纪念馆遥遥相望,饱含历史人文底蕴。原老小区内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现有展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4个展厅,保存和展现了当年华中军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过程中的大量实物和照片,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布展,是得天独厚的德育实践活动的场所。
笔者认为楚州中学及淮安区内各中小学在充分利用原校内德育阵地——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拓宽红色德育阵地范围,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红色德育工作的内涵。那么学校周边地区有哪些红色教育资源呢?
本人经过调查了解获悉:除了众所周知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管理处邓颖超纪念园、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淮安区烈士陵园、车桥战役纪念馆、关天培祠、梁红玉祠等淮安区内特有的德育资源外,周边地区还有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刘老庄烈士陵园、涟水战役纪念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洪泽县二十六烈士陵园、李更生故居、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等。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苏皖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创建的唯一民主联合政府,是继陕甘宁边区政府之后的又一模范红色民主政权,“双十”协定前夕,党中央机关曾拟迁淮阴。刘少奇、陈毅、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粟裕、曾山、李一氓、刘端龙、方毅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过。作为苏皖边区政府驻节办公之所,记录了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浓缩和诠释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革命文化。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就是当年苏皖边区政府所在地。现在的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共有六个展室,保存和展现了大量的实物和照片。为发挥旧址存史育人的作用,1985年10月经中宣部批准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作为省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抓阵地、抓活动、抓网络等各种形式,充分发挥了基地的宣传教育职能。开馆至今先后接待了乔石、宋平、洪学智、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类观众100余万人。
刘老庄烈士陵园位于淮阴区北乡刘老庄。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位勇士在刘老庄战斗中,与日伪军殊死血战,全部壮烈牺牲。刘老庄战斗结束后,淮阴人民含泪收殓了烈士的忠骸。3日后,十九团指战员召开追悼大会,淮阴县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举行了公葬仪式,堆起了一座三丈高的土墓。2009年9月14日,刘老庄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2013年刘老庄战斗70周年纪念日之际,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涟水战役纪念馆是为纪念涟水保卫战革命烈士而修建。1946年10月19日,国民党整编第74师向江苏省涟水县城进犯。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0、11纵队及地方武装顽强抗击。25日,国民党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从淮阴赶来增援。经过激战,国民党军被击溃,退至黄河南岸。30日,新四军发起反击,至11月1日,歼灭第192旅大部和整编第74师一部。敌被迫退回淮阴、淮安。此次战斗历时14天,歼国民党军9000余人。12月13日,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又向涟水进攻。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0纵队第6旅及第7师第19旅等部奋战13天,歼敌4000余人,16日撤出涟水城。新四军伤亡4000余人,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在10月23日的战斗中牺牲。涟水保卫战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战役,是一场血与火的拼搏,整整激战了14个昼夜,重创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坐落在淮安市清河区繁华的西长街,坐北朝南,面临清澈美丽的大运河,隔岸相望的是远近闻名的清江浦楼。周恩来出生于淮安,在两淮度过了他童年的12个春秋,接受了他一生具有重要意义的早期教育。世纪伟人周恩来,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报国,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今日的旧址里周恩来童年的生活片断,给后人留下了启迪人生的深刻教育。难以忘怀的是,至今旧址院内保存的一株腊梅乃是周恩来童年新手培植,如今这株腊梅依然横枝凌空、傲霜怒雪,一年又一年伴着故乡人怀念周恩来童年过去的岁月。
涟水高杨战役纪念碑位于高沟镇高秀居委会。1944年4月,新四军三师领导和中共淮海地委、军分区决定组织高杨战役。三师师长黄克诚亲拟作战命令。参战部队有三师七旅二十团,以及地方武装13000余人。经过6昼夜浴血奋战,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日伪军2000余人,攻克据点14处,摧毁炮楼、碉堡150余个,缴获各类枪支1200余支,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高杨战役是一次攻歼战,我军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伤亡连以下指战员496名。四支队第10团、11团分别被新四军三师授予“攻必克”、“守必坚”奖旗,英雄业绩彪炳史册。该碑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发红色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洪泽县二十六烈士陵园位于洪泽县西顺河街西首。1945年,新四军第一师第五十二团为保卫军部和西顺河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日伪展开九堡阻击战,牺牲26人。为缅怀先烈,于西顺河集街西建“二十六烈士墓”,墓园占地7000平方米,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阴中学的北院内,有一古朴典雅、富于民族特色的院落,这就是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的故居。为了缅怀这位勇于革新的教育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市政府在纪念他逝世六十周年之际,修复了李更生先生故居。李更生,名荃,字亘孙,1883年1月23日出生于清江浦的书香家庭,少年时代的李更生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于1902年进入江北高等学堂读书,在新知识、新思潮的影响下,于1906年,怀爱国救国之心、“兴邦必先兴教育”之志,步入教坛,历时二十余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1927年4月7日逝世。李更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早期开拓者和实践家。1927年春,毛泽东同志在湖北省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作报告时,曾举例说道:“李更生先生在淮阴办了一所私立成志中学,培植人才而救国,但与山东武训向人要钱办学不同,他可是贵的事,是革命爱国的行动。”给予李更生先生以很高的评价。更生先生当年革新教育,振兴国家的理想虽已实现,但他那爱国主义和锐意革新的精神仍在激励着后人。
在盱眙境内的黄花塘镇有一座纪念馆,虽地处山村,但素雅清幽、风光旖丽,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虽建设时间不长,但历史辉煌、影响巨大,名声远播,浩气长存。她就是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黄花塘原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但它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从1943年1月初到1945年2月底,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在此期间,军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运筹帷幄,指挥抗日,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进攻,在苏、皖、浙、鄂、豫五省开辟了八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尖刀,使华中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主战场。新四军和八路军一起,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综上所说,楚州中学以及淮安区内各中小学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已经开发的校本课程和区内外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影响力,深挖学科教材与红色德育的结合点,巧妙地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进行多学科渗透,丰富活动承载德育职能,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