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专题研究(金国让)
“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方案与成果(部分)
楚州中学“教师个人专题研究”的研究方案
姓 名 |
金国让 |
性别 |
男 |
年龄 |
40 |
所在年级部 |
高一(I) |
所任学科 |
语文 |
职称 |
中小学一级 |
电子邮箱 |
|
学历 |
本科 |
||
研究专题的题目 |
合作探究模式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
||||
专题的来源和研究 意义 |
研究来源:当前传统文化任务群教学的方法缺失与低效现状 研究意义:让更多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
||||
研究对象和 研究方法 |
研究对象:我校高中学生 研究方法:a. 调查法,b. 统计法, c. 行动研究法 |
||||
研究过程 |
|
||||
研究成果的表成方式 |
表达方式:论文形式 |
||||
学校意见 |
|
||||
【个人专题研究成果】
合作探究模式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讨”任务群为例
【摘要】“语文学习任务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导向及党的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讨”任务群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遵循高中语文任务群学习宗旨的前提下,结合本人一线的教学实践,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讨。
【关键词】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 爱国情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为更加有效地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课程标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精心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中国革命传统题材作品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类文章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其意义重大,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革命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彰显爱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因为历史的久远,时代的隔阂,如此重要的课文却面临着诸多无奈,不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就不能在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那对于身处一线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解读这个学习任务群,如何让它走进学生心底,发挥它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美好明天夯实精神的土壤,我在平日的工作中试着做了如下的尝试与探讨:
一、立足现实问题,深入解读任务群学习的意义,做到有的放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惧的爱国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回顾新中国的的发展,它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是紧密相连的,更是靠各个时期的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铸就的。历史的硝烟已散去,但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革命传统作品恰恰成为我们很好的传承感悟的载体。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反映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体现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真实的记录了中国近代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和自由的艰辛历程,融合了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重要来源,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彰显了语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育初心。
现实中,因为时代的隔阂,学生没有切实的生活体验,很难体会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造成学生情感的疏远,也就很难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旨,往往浅尝则止,很难发挥它的立德树人的作用。如何将教育目的润物无声的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环节中,需要我们在整体设计实施时,能做到细致合理的统筹安排。
比如: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全国各地以多样的形式庆祝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在活动的观看感受中感悟党的伟大历程。你看:高7.1米、宽7.1米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和“1921”“2021”字标格外醒目,100面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天安门广场“巨轮启航”的造型宏伟壮观,各界代表7万余人蔚为壮观;你听:100响礼炮响彻云霄,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心扉,《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经典歌曲令人振奋,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献词尤为真挚……通过这样的画面声音,让我们置身振奋人心的海洋,从情感上拉近了距离,更易让革命作品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追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真抓实效。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任务群学习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是“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由此可见阅读品悟始终是处在教学活动第一位的。语文的任务群学习首先要立足于细致阅读,在保证充分有效阅读的基础上,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阅读的重要性体现在通过我们自己的朗读品悟,原生态的再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在这个任务群学习中,我们可以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为中心,多角度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一位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全文朗读的基础上可以寻找表现力强的语段品读,力争对人物有新的感悟。比如《红岩》中的江姐忍受酷刑誓死保守党的秘密的经典片段,“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间……血水飞溅……”“不说?拔出来!再钉!”“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些形象鲜活的的话语生动再现了敌人的凶残和江姐的坚强意志。通过这些经典片段的反复仔细品读,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印象感悟,净化了心灵。
当然教师的精当解读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补充对那个时代背景的解读,探讨人物行为的动力根源。让学生能对文中人物形象有更直观、深刻的感受。进而从心灵深处激起轩然大波,真正达到灵魂的提升。
新课标注重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情境化引导。将高中语文导向“大语文”、“大阅读”,将哲学、历史、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内容都吸纳进学习范围,将高中语文引向了更为深广的学习天地。我们还可以借助名家朗读,纪录片、影视片段赏析,通过有声画面演绎那段感天动地的历史,带给学生直观地心灵冲击。比如在学习抗美援朝的那段历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时,我就结合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选取其中《英雄赞歌》的片段,体会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的光辉形象,歌颂他们以勇敢、坚毅、顽强、无畏成为全国人民崇敬、学习的楷模的伟大精神。再结合八省一市适应性考试的作文题,深入解读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它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英勇拼搏、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挖掘对我们当代,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意义,学生对这段革命历史的解读就会入木三分,再去解读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就会得心应手,本任务群的立德树人的目标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开拓学科外延,在活动中提升境界。
高中教材选文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无法让学生形成整体的阅读印象,而且选入教材的课文过于强调思想性指引,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致使学生会产生严重的脱离生活的距离感,缺乏浓厚的阅读激情。因而,我们可以借助当地的红色资源,通过实地的研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纪念馆、陈列馆,是红色基因的“发源地”、“展示厅”,我们要充分发掘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发出有地域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红色基因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利用我校的独特红色资源——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进行有效地研学活动,在活动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活动之前我会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相关的时代背景、人物活动、历史意义等资料,做到有的放矢。接着组织学生现场参观,通过学生讲解员的深情讲解,深入了解那段战火岁月。感受了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鹅钱乡土地改革等诸多光辉成就。随后,借助参观的感悟进一步做好“铭记党恩、报效祖国”的主题征文活动及如何扩大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的影响的主题策划活动。还有我区的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本就是爱国教育的基地,将本任务群与历史、政治、地理、音乐等学科结合,组织跨学科的研学活动。以“新旅精神”专题为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少先队员回信的精神,鼓舞大家要认真学习领悟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总书记回信为强大动力,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总书记回信为激励,砥砺高尚品格,把五彩斑斓小梦想汇入民族复兴大梦想,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诸如此类的研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参与研习。任务群中不同的学科板块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拓展任务群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形成多元化的理解和认知,深入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人格魅力。
四、注重任务群学习的生活化,凸显学生的创造性,在多维演绎中提升能力。
语文教育最终要回归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现语文的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适应新课标任务群的要求,设计和实施更接地气、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那么就需要走进生活,关注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多维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这一任务群的学习中,老师要善于挖掘各种情境素材,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去,在多维的活动体验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高度。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优秀红色电影欣赏、红色经典剧目编演,革命歌曲演唱比赛、革命英雄访谈、革命传统的时代意义之我见辩论赛……比如研读红色经典《红岩》时,我就组织班级中愿意朗诵的同学一起配乐朗诵文本中的经典桥段,让他们切身感受在渣滓洞那个特殊的战场上,江姐等一大批英烈大义凛然、从容就义,她们用鲜血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她们以宝贵的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在朗诵与欣赏中传承红岩精神。再比如研读《与妻书》时,我让同学把抽象的文字通过改编剧本,通过有声的话剧生动再现了内具豪放之骨,外饰婉约之表;看似闲情逸文、儿女情长,实则情意真切、英雄气壮的革命烈士形象,深入感知了一个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深度品味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
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参与到学习情境中,让红色基因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教师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还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促使其深入思考与灵活运用,进而促进学生真学习和有效学习。
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更应该是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拼图。那些家喻户晓的革命传统作品无不体现了我国革命前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是当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熏陶的最理想教材。通过研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做到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发展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责任和担当精神的创新人才,进而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吴太琥《浅议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策略》,《东西南北:教育》,2019,12.
[3] 郑桂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中学语文教学》,2017,03.
[4] 刘俏君《中国革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04.
- 上一篇:: 教师个人专题研究(路顺)
- 下一篇:: 教师个人专题研究(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