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专题研究(马娟)
楚州中学“教师个人专题研究”的研究方案
姓 名 |
马娟 |
性别 |
女 |
年龄 |
32 |
所在年级部 |
高一 |
所任学科 |
地理 |
职称 |
中一 |
电子邮箱 |
|
学历 |
研究生 |
||
研究专题的题目 |
高中地理课堂拓展性教学研究 |
||||
专题的来源和研究意义 |
1、专题来源 (1)地理学科的学科地位低; (2)地理学科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 (3)地理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 (4)自然地理部分内容抽象难懂,原理性强。 2、研究意义 (1)促使地理教师注重知识的积累; (2)引导地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3)帮助地理教师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4)促进地理教师同其它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5)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教学效果。 |
||||
研究对象和 研究方法 |
研究对象:我校高中学生 研究方法: 1. 收集资料,学习教育理论 2. 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做到信息及时反馈 3. 进行上研究课、观摩课、教学反思 4.收集资料、撰写论文 |
||||
研究过程 |
调查了解问题的存在 总结问题存在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法 |
||||
研究成果的表成方式 |
表达方式:论文形式 |
||||
学校意见 |
|
||||
【个人专题研究成果】
巧用八法 教活高中地理
淮安市楚州中学 马娟
江苏新高考政策下,地理成绩开始计入高考总分,导致大批学生开始选修地理学科,由于先前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学习热情低下,他们的地理水平普遍较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地理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涉及的知识多且繁杂,且与生活密切联系。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为了教好、教活地理,我在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炼了地理教学八法。此八法能有效地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化,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实现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目的。
1.翻炒教学,温故知新
地理学科知识复杂多样,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地理学科所呈现的知识点比较相近,只是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延伸。因此,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需要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不断的回忆和复习,就像炒菜那样进行无数次翻炒而达到入味儿的目的。从“温故”中“知新”,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洋流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难度相对较大,加之高中地理课时有限,学生对于学过的地理知识很容易遗忘,所以教师在讲授洋流分布规律之前,要适当的唤醒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回忆,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正是洋流分布的原因。这部分内容同样是全球气候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之后的地理学习中,同样会再次复习这部分知识。将地理知识进行反复引用,既能促进旧知识的记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2.演示教学,身临其境
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无法直观的感受,此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板图、教具等解释说明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
例如,对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无法想像其运动规律,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此时的多媒体演示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这些现象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3.论证教学, 追根溯源
地理知识原理性强,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对于一些复杂难懂的地理原理,教师可以借用数学公式、化学反应、物理现象等来论证该原理,或者使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说明这一原理。
例如,在介绍喀斯特地貌时,就需要借助化学公式来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学生在已有的化学知识基础上,能够很容易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该种拓展方式的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学科交叉特性。
4.类比教学,融会贯通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类比教学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可以广泛应用。地理环境由大小不一的不同区域组成,而对于每一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方法则遵循同样的思路,分别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地貌等要素来分析。区域的整体分析则又基本遵循这样一个思路: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分析某一区域的情况,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再进行思维的迁移,让学生尝试分析其它地区。
5.溯源教学,博闻强记
地理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要素有其发展演化历史,而地理教材所呈现的很多内容都是地理环境长期发展的结果,学生如果不了解其成因,就无法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借用历史学科知识或相关的地理事件与地理小故事对知识进行追本溯源,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
例如,雨花石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南京的六合地区盛产雨花石,这就说明六合地区在很久很久之前受到过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可能是河流所在地。根据流水侵蚀作用的规律,对南京地区的雨花石进行追本溯源,探索南京六合地区的原始地貌。对雨花石成因的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巩固学生对流水侵蚀作用的理解与记忆。教师经常带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源头,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对知识进行刨根问底的思维习惯。
6.推演教学,由表及里
地理现象既有其历史成因又有其未来发展趋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是为未来更好的生活服务,高中生已经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所以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借用多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向学生讲明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的发展趋势,对其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进行阐述,让学生的思维趋于连贯、完整,达到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缜密性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一节后,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本市当前城市发展状况,对本市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进行合理预测,带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拓展教学,连点成面
该种方式的目的是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地理教材知识的编写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应善于发现知识间的相关性和层次性,将知识层层递进,一步一步挖掘地理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和地理行为的最终后果,把握知识的本质联系。这种拓展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明白地理学习的意义。
例如,大气运动这一节的学习,该节内容复杂、抽象,且知识点较多,如果单纯的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将前后知识点间的关系理清,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在学习大气环流之前,学生已经对太阳辐射的有关内容有所了解,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延伸:太阳辐射引起了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带来了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又是“风”形成的基础,逐步推导知识的成因,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实现由点到线的延伸。在讲明局部地区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到全球范围的大气运动,实现由点到面的思维延伸(如图所示)。
8.生活教学,立德树人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地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进行育人的切入点较多。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不恰当的行为密切相关,在这类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的引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来警示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与环境观,从而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例如,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后,教师可以乘热打铁,让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保护地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此时的学生刚学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对于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一定有很多想法,教师巧妙的将地理课程的学习引向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授主体的变化性和差异性,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充分挖掘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江苏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课堂,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
- 上一篇:: 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李建玲)
- 下一篇:: 用爱铺就成长路 用心铸造栋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