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对学生合作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赵军)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探互教、导学案编写、学习小组构建
摘 要:生物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之间直接交往为主、教师通过各种媒介与学生间接交往的个别化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基本涵括涵括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效果评价、思维训练六个基本模块,需要以高质量的导学案和构建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小组为支撑,着重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情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为传递接受式,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伊安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传递接受式课堂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强调被动接受,强调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缺少学生交流,缺少学生亲自体验和动手的机会,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合作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则是立足于动机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的一种以学生之间直接交往为主、教师通过各种媒介与学生间接交往的个别化教学方式。该模式强调具有相同地位、特性与价值的同等人之间相互教学或训练,多指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相互合作的情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并使其综合素养逐渐提高。当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结构高速改革的阶段,中等教育中小班教学及个性教学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因此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现状,探索生物课堂的自探互教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生物“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自探互教”课堂结构一般涵括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效果评价、思维训练六个基本模块,将学生的自学、训练、交流、归纳与教师的设疑、组织、指导、评价两条教学主线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程序中,教师设计问题形成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练一练、议一议”,从课本、资料、实验以及与同学交流讨论、质疑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根据学情及时进行点拔、指导和评价。这种课堂上,教师不再仅仅充当知识的呈现者和传递者,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自身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洞察他们思路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调整和丰富自己的理解。课堂模式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教学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成为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将教学中对前人知识的复制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自主探求新知识,锻造思维品质的过程。
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习题讲评课为例,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可作如下切割。第一、学生自主订正错题(6min)——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第二、分析考点,指出习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4min)——教师可板书或投影精评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考点分析,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第二部分是平均分和错误率统计。第三、分配任务,分组讨论交流(15min)——讨论交流时,学生第一块分工是解决老师布置的讨论任务,第二块是解决自主订正时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布置讨论任务时,应集中在错误率高及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总题量可控制在4—6题,小组尽量均分。讨论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也可以组间互助或请老师帮助,教师要求分配任务学生必须解决。第四、课堂展示(10min)——学生展示时,强调先读题目中的关键词,再进行讲解,同组学生可补充说明,其他学生可质疑,教师可点拨。第五、归纳重点知识,总结错误原因(5min)——第一块对于课堂解决的题目,教师进行归纳和拓展延伸,板书或投影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第二块可展台投影错误率较高题目的错因分析,再次强调。第六、以平行题训练进行反思,布置下堂课作业(5min)——平行题作业可以根据导学案提前准备,并根据批阅结果进行增删,题量控制在4—5题左右。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平行题作业,每小组板书本组答案,利用展台投影评讲。这一块内容可根据课堂实际操作所剩时间进行调节。笔者认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节奏需有准确科学的整体把握,必须明确自探互教课堂教学实施重点在于讨论、展示和拓展延伸。
二、生物“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的辅助因子
“自探互教”作为一种倡导培养学生合作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真正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还需从导学案编写和学习小组构建两方面加以辅助。
(一)导学案的编写
在生物自探互教课堂教学中,为使预习活动落到实处,确保课堂上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顺利开展,进而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上课前必须编制发放高质量的导学案。
为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一般应包含如下内容: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预设重难点;知识链接,把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为学习活动铺路搭桥;学法指导,提示读书、思考、审题、解题、实验的基本方法;思考练习,根据内容要点化、要点问题化、问题层级化的原则,设计一组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课程内容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独立完成;总结反思。要求学生对规律性的东西进行书面总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书面反思,务求一课一得。
(二)学习小组的构建
自探互教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合作学习这一基本理念,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合作中来,笔者认为构建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小组是关键。在构建学习小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组长的选择和培养、组员的编选和培养
组长是学习小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兼组织者、协作者、学习者三种角色于一身,是一组之魂。完成角色任务的基础是具有这个角色相应的能力,没有能力是无法完成任务的。美国学者认为小组长应具备六种能力: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优秀;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采取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方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培训时教师还应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积极引导让组长间的相互交流,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有着合理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在日常教学中,为保证合作学习富有成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积极参与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等等。
三、生物“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本质
新课程改革下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倡导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强调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魅力,促使他们快乐、幸福地学习,成为会思考的学习者。生物“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本质便在于倡导张扬个性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所谓张扬个性的教学评价,首先是评价权利的分散——学生参与评价,打破了“等教师评价”这一传统的评价机制,把评价的“权威性”分散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评价中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对评价的再评价等形式,充分体现他们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的风尚。其次是评价内容的扩大——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个性健康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上一篇:: 高三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朱文岩)
- 下一篇:: 关于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杨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