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学科论坛

浅探如何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陈小燕)

高三是高考的关键一年,复习课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复习、再复习,是一种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对老师来说教法单一常常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枯燥的炒冷饭;对学生来说复习课就是背书课,学生不愿学,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影响复习效果,教学便成了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课堂不行,课后补。这肯定不行。原因是在现行的江苏高考政策下,历史学科地位非常尴尬,虽是必选科目,但与语数外根本不能比。历史老师要认清自己的地位------“配角”,但学校对它的要求一点也没降低,既要成绩,达B率,还要求与语数外成绩相匹配,又不能与语数外三大科目时间。所有的任务要在课上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怎么办?如何充分利用这45分钟,就显得至关重要。那历史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耕好自己的“责任田”?办法只有一个:提高高三历史课堂效益。现在,本人结合自己今年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究,现在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生应当是课堂上一切活动的主人,也是历史复习课的主人,他们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协商探究者。因此,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复习课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复习课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理解学生间的差异,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只有把学生的想法、意愿和经验考虑进去,只有得到学生的参与帮助,才能设计出高效的历史复习课的教学方案。教师不再是复习课中的专制者讲学者,而是复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与促进者,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伙伴与朋友。

二、复习方式应结合学生的学情

在高三历史的复习中,采取的复习方式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老师应采取适应学生的复习方式,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老师。今年本人带高三的两个班:一个政史(29)班、一个史地(10)班。政史班人多气氛不太活跃,但学生层次相对集中;但史地班人少气氛活跃但层次良莠不齐。政史班课堂上给学生8~10分钟阅读教材,完成复习资料中的自主知识梳理;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做到一精再精,题目设计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而10)班就不能采用这样的方法,由于层次多,所以题目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整体下来,教学效益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增强,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紧扣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复习目标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历史的成绩基本属于中下,甚至还有很多学业水平测试不过的人,即使这样,学生大部分精力依然是留给语数外了,成绩差而且还不太愿意学,怎么办?怨天尤人肯定不行,只有积极面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紧扣高考考试说明,以高考考纲上列出的知识点为主,重学科主干知识,凡是考试说明不作要求的,教材虽有具体叙述,可放弃。明确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率了。

四、多种举措并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

在新课的教学中,大多教师都会采用情境创设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往往会被忽略,一些老师认为,复习课只需把知识点灌输到位,无需采取一些新的手段和方式。正是由于这种误区,致使复习课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使学生感觉复习课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在复习课中也应灌输新课程创新教育的理念,根据教材内容,巧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设计《必修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复习方案时,结合我校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华中分局遗址”这一有利条件,设计了以下情境:要举办一次近代以来(到20世纪中期以前),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维护主权奋起抗争的史实展览,以此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可供选择的史实有哪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又可以使学生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知识构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多媒体手段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将以前死板的内容生动化,如视频、动画、语音等,如《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课中,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呐喊,它振聋发聩,响彻中国近代史!不过在当时,中国的皇帝听不见,大臣们听不见,儒生们听不见,这本书在国内几乎无人问津。但日本官员偶然得到后,就认为是天照大神送给日本的最好礼物。从此,《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到1859年,这部书的价格竟然比最初时飙升了3倍之多。 该书成为日本人了解西方的启蒙读物,后来日本能成功开展明治维新,《海国图志》功不可没。这真应了一句古诗——“墙里开花墙外香” ……采用视频,将魏源的这段内容深情并茂的展现,如此,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己就会主要去学习、探究,培养历史学习能力。课堂效率自然而言就提高了。

五、讲练结合

配套训练法,当堂检测。配套训练法就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题型训练,来达到复习课的学以致用目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但教师要注意,这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所以教师要精选配套试题,要作到典型,配套,新颖,保证练习的质量。

所以就要精心选题,高三试题的来源应当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以近年来的高考题为主的经典题。这类题已经过专家的精心设计,一般拿来即可作为典型题使用,不但让学生熟悉高考试题,更应从中摸索解题的思路。另一种是最新的江苏各地模拟题,最新的题目反映出各地对今年江苏高考的预测。但由于能力有限,创新题、自编体非常少。另外,年级组在星期六上午安排了时间给历史周末练习,“每周一练”虽然学生做了,老师精心批改、评价了,虽然学生由“错题集”,由于时间的关系,缺乏相应的跟进性校正训练。这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怎么做才能更好。

六、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结合高考典型例题分析,重点把握。教师要注重材料分析和答题技巧的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高考题型的了解,提高阅读材料和答题的能力。为此在典型例题分析中,要总结出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要仔细审明题意,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的问题。第二步,要多向思维找知识点。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到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第三步,要选取最佳知识点。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

如:2012·江苏历史·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4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通过对题目第(1)问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就是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即由君主专制逐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宣传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第(2)问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史家的历史认识受到掌握的史料的多少、理解的程度以及史观的影响,存在认识的偏差,要及时的修正历史认识,同时史家的认识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就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同样的反映在分数上了,据统计第(1)问的得分为3.23,第(2)问得分在6.78;与同层次班级相比要明显要高。

综上所述,有效的复习教学方式应该是针对学生特点而采用的方式,是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说白了,一切的出发点还是在学生。因此,教师要精心备教材,更要精心备学生。课前要勤,练习要精,充分把握好课堂这个地盘,让学生学得轻松一点,开心一点,积极一点。一定要将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持久的保持、提高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让学生顺利应对高考。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