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学科论坛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刘静)

   

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教育工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当前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教学理念

 
 
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教育,人格特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方面不得不被人为淡化。学生主要记诵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以应付各级各类考试。从长远看,这样的学生是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学科特有的教育功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材不断修订,高考不断改革,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是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必将制约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历史课程的编制

     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编排、类型、结构等问题,直接涉及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内容。历史课程究竟应该如何设计?在哪些年级开设?多少课时才合适?课程内容应该怎样编排?课程的类型可以有哪些?等等,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可以说,五十多年来我国的学校历史课程经历了反复的变动,其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冲击是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而我们对课程理论的科学研究上的不足,尤其是从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上,从学生学习历史和全面发展的角度上的探究不够深入,则是制约课程发展的内部原因。传统的历史课程在编制上,暴露出了明显的问题,例如,历史课程属于分科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的内容艰深而且繁多,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初中与高中的课程在衔接上不甚通畅,内容重复较大,等等。

   近几年来,历史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课程理论的研究,力图从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社会的发展等多角度来考察历史课程的编制,以科学、合理地设置学校历史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课程设置与编制上已有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为:历史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的课程编制是由国家教育部主持,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近些年来,一些省市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教育情况编制课程,使得国家课程、地区课程、校本课程这三种类型的课程共同发展,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课程,一些学校还开设了历史方面的选修课,因而出现了历史课程的多样化趋势。

   
3.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统一。而且,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粗暴的否定,而是应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不合理成分,也应重视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特别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有三个:即思维不被已有结论所束缚,不屈服于专家学者的权威,不相信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依据何种理论或原理推理出来,这个理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即就是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高中教材对一些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分析都可用一种新的思维来解答。

4.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

不应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助动器,要像导演一样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总之,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