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发展规划

楚州中学教师个人专业五年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淮安市楚州中学教师个人专业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指定的一个专项实施办法。《规划》旨在阐明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思路,规划未来5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蓝图,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着重点。为保证五年期间我校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法。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突出师德、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方向,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教师坚定地教育信念,激发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主动学习的动机,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教育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在优秀教师引进和培养上重点突破,为我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额战略目标提供人才和用人机制的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师德与师能同建的原则。学校按照“师德高尚有爱心,治教严谨有进取,勇于改革有思想,教学风格有特色,合作进取有作为”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造就一支有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2.坚持专业与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自己的学科专业上不断发展,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特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性学习指导中具备一定的水平。

3.坚持名师引路的原则。实施学校“名师工程”,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培养有影响的学科引领教师,为加强专业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全面提高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全校专任教师道德素质、业务素养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35岁以下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二、发展目标

(一)教师专业发展统一性目标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与基础教育相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成果,懂得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3.具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履行相应级别教师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践,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

4.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目标

1.合格教师

对象:见习期新教师。

目标:完成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

途径:学校选择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教,根据合同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

主要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

2.成熟教师

对象:教龄2-6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

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

主要标志:掌握高中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业、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来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际教学效果好。届时能评为市、·区、校优秀青年教师。

3.骨干教师

对象: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主要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实际教学效果优秀。届时能评为市、区、校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青年教师。

4.省、市、区名教师

对象:教龄11-25年的优秀中年教师。

目标:完成骨干教师到区、市、省级名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骨干教师任务。

主要标志:形成学科教育特色:玩成1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开发:优良的教研成果得到推广;在省、市、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实际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届时能评为特级教师、省、市、区名教师或省、市、区学科带头人。

5.资深教师

对象:教龄25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

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途径:回顾和阐述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从教回忆录;组织青年教师拜师,研究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鼓励他们更新教学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主要标志: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在青年教师身上得到延续,留下一批宝贵的资料(课堂教学实录、教育教学论文或总结、回忆录等)。

(三)名师队伍培养目标

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的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优秀教师梯队。其中80名区级骨干教师,2040名市级骨干教师,1020名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并涌现出一批在课程、教学、科研、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专长的特色教师。

(四)教师队伍结构发展目标

1.年龄结构:教师平均年龄达到35--40岁左右。

2.性别结构:男女教师比例接近11

3.学历结构: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30%--40%达到研究生水平(包括在读和研究生课程班)。

4.身心健康: 教师身体健康的年度检查的健康率达到95%以上(由于年龄老化原因而产生的自然性老年身体不适除外)。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科教学的伦理眼光、对学生发展的人格视野等,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和学校自培内容;将教育活动设计、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观察和问题学生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和学校自培内容。

2.开展以“轻负高效课堂教学”和“学生非质量因素培养”为主题的研究,突出高效课堂教学、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等三个重点,“轻负高效课堂教学”以轻负高效课堂切入点为研究方向;改善师生关系以“关注学生的思维质量”、“关注学生的个别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意和人格发展”为主要方向;教学评价注重知识、问题、思维和兴趣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实际知识的联系。

3.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方面,逐步做到所有教师都会使用计算机与其它各类信息技术设备,每门学科都有能够较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内容整合的教师;每学期组织一次应用现代技术公开实践课,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及时把相关信息资源上传学校网站,把我校网站建立成为资源丰富、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教学和学习网站。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

1.宣传、推广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评估学校师资的发展经验和突出问题,审议重大的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对学校的师资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对教师自培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2.成立“我校专家顾问团”,由学校聘请的教育专家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指导学校的学科建设、学科组建设和名师培养。

3.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考核机制。

(二)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

1.加强师德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师德沙龙、教育论坛、与名师对话、文明组室创建等师德建设活动。

2.加强学习培训平台建设

每学期推荐学习材料5-10篇,理论专著1本。

聘请校外各界知名人士举力讲座,每学期开设1-2个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拓宽师视野。

继续实施“师徒结队”制度。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进修。

实施新教师等校本培训课程,开发拓展性课程设计、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科资源库建设等校本培训课程,满足教师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3.加强教学研究平台建设

结合学科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

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即面对同一教材,不同教师进行不同设计构想,然后施教,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积极开展案例设计、说课、课堂教学、课件与网页制作、教育教学技能交流与评比活动。

4.加强校本科研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教科研成果(论文、课题)交流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评奖活动,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并给予奖励。

5.加强校本课程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自主拓展性课程校本教材建设。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在评比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争取每年形成1-2本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

继续开展研究性课程实践,评选研究性课程优秀指导老师。

(三)制订相关配套制度,构建发展和成功的环境

1.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常规考核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制度。

2.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3.完善聘用合同制,实施竞争上岗制度。

4.将市场机制作为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教师资源的重要机制之一,积极引进优质教师,分流不适应学校工作的教师。

5.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特级教师、省市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

6.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出国培训和研修班等培训活动,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7.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杂志推荐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8.为教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供设施设备条件,并对教师购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供经费支持。

9.学校对专家来校讲学,教师外出取经,参加全国、省、市教学评经等活动提供一定经费等支持。

10.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建设,为教师提供同伴互助的机会和条件。

11.实施教师身体年检制度,并努力使全体教师都能掌握科学有效的身心调节方法。

五、阶段性发展规划

(一)(20102011年度)着力培养年轻教师,让每一位年轻教师都成为合格乃至成熟教师,培养一批区、市骨干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制度。

(二)(20112012年度)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县市名师,产生一批区、市学科带头人。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与竞争上岗制度。

(三)(20122013年度)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特级教师、省市“名教师”的评选。加强校本科研平台建设,完善教师发展培训机制。

(四)(2013-2014年度)培养一两位特级教师,聘请校外各界知名人士举办讲座,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积极开展师德沙龙、教育论坛活动,加强师德平台建设。

(五)(2014-2015年度)结合学科课题研究,进一步实施并推广教改经验,建设高效课堂。把校园网站建设成为资源丰富、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和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