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态温柔相处 向未来逐光而行(戴菡子)
与心态温柔相处,向未来逐光而行
情感交流中心指导老师、心理咨询师 戴菡子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春意浓浓,时光烂漫正佳期。我们又一次站在国旗下,共同见证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月考的帷幕刚刚落下,有的同学手握成绩单眉头舒展,有的同学攥着试卷沉默不语。作为陪伴你们成长的老师,我想说:考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的心态。考试是一把尺子,它丈量的不是人生的高度,而是成长的刻度。今天,我们不谈分数与排名,只谈如何与考试后的情绪共处,如何让每一次跌倒都成为站得更稳的契机。因此,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与心态温柔相处,向未来坚定前行。
一、认识考试本质。从古至今,考试始终是人类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考试的意义不在于用分数给人贴上标签,而在于让我们看清知识的盲点与思维的局限。当我们为成绩焦虑时,不妨思考:这次考试是否让我发现了新的知识缺口?是否让我意识到学习方法需要改进?是否让我更了解自己抗压能力的边界?
正如明代王阳明所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考试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次磨砺,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经历中获得的智慧与韧性。
二、接纳不同结果。对于发挥理想的同学,我首先要送上诚挚的祝贺。然而分数带来的喜悦终会褪色,真正珍贵的是你在备考过程中养成的专注力、构建的知识体系与磨炼的意志品质。就像马拉松选手不会因为某段赛程领先而停下脚步,我们也要警惕“阶段性胜利”带来的懈怠,可以将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转化为持续进步的阶梯。
而对于暂时失利的同学,请允许我送上理解的拥抱。首先希望大家能停止“灾难化”想象 ,例如:考不好就是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人生失败的逻辑链,真实的人生从来不是直线坍塌的迷宫,而是充满岔路与原野的森林。其次区分“能力”与“表现”,认识到一次考试失误并不等于能力不足,就像篮球运动员投丢一个球并不等于不会打球一样。最后,学会建立“自我关怀清单”,可以每天写下一件今天做好的小事去激励自己,或者给疲惫的自己15分钟“心灵假期”,去发呆、去听歌、去感受春天。
三、构建成长型思维。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人面对挑战时存在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关注“证明自己”,成长型思维专注“提升自己”。当我们说“我就是学不好数学”,其实已关闭了进步的大门;若改为“我需要找到更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就开启了新的可能。建议大家制作“考后复盘表”,从知识掌握、应试策略、心理状态三个维度进行反思,例如:哪些错题暴露了概念理解偏差?时间分配是否需要优化?临场紧张时采用了哪些有效调节方式?
四、调整积极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能激发潜能,但过度的压力会阻碍思维。面对成绩波动,许多同学容易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是自我否定,“我永远学不好数学”;另一种是过度自责,“考成这样对不起父母”。这些负面情绪非但无益,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可以:
1.接纳情绪,合理宣泄
允许自己短暂地失落,但不要让情绪无限蔓延。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科学研究显示,跑步20分钟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有效缓解焦虑。
2.转换视角,积极暗示
把“这次考砸了”改为“我找到了提升空间”,把“我不如别人”改为“我要向优秀的同学学习方法”。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积极的心理暗示能重塑信心。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遇到困惑时,主动与老师沟通学习方法,向同学请教解题思路,向朋友及家人倾诉烦恼。
3.分解目标,轻装前行
可以将长远目标拆解为具体的小任务。例如,数学成绩想提高15分,可以规划每天专攻一类题型;英语阅读薄弱,可以每周精读两篇真题。当我们专注于当下能做的事时,焦虑感会自然降低。
五、展望灿烂未来。当我们站在国旗下仰望苍穹,应该意识到:人生的考场远比一张试卷辽阔。考试如同航海中的灯塔,它的价值不在于灯塔本身是否明亮,而在于能否指引我们驶向更浩瀚的海洋。
亲爱的同学们,教室的灯光记得你们伏案的背影,操场的晚风听过你们读书的声音,这些瞬间早已超越分数的意义。请相信:青春最美的勋章,不是永远不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后,整理好衣襟继续奔跑的勇气。从今天起,让我们把焦虑转化为行动指南,把压力锻造成精神铠甲,在试错的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万丈!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5年3月24日
- 下一篇:: 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中国(沈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