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理论研究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陈昉)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案任务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供我们借鉴,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怎么教?本文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做了些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出台,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观念、教学水平及教学模式等相应的发生着变化。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我校正全面推行的“自探互教”的教学模式同样影响着我们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门实践性很强新学科,但是为了应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原本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现在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罢了。教师是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通过计算机演示给学生讲解各个菜单中的功能及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做一遍。

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学生在自己实践操作时,已经没有兴趣,做练习时往往是依葫芦画瓢,机械的模仿,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要点。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还是不会,做不到举一反三。教师的满堂灌,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及肯定,积极性没有被调动,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中心,是主体,学生长期依赖于教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一点创新意识。常此以往,养成了学生懒惰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性,缺乏创新性。学生练习的时间较短,往往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操作,或者说不知道该如去何操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不及时,使学生不能及时纠正,积极性会降低,往往学习兴趣不高。

二、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学案任务”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结合本学科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将学校推行的“自探互教”融入到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学案任务教学方法。

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及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情况,我们将学生按其信息素养情况进行分组(6-8人一组)。在机房排列好位置,定人定位,同时每一组选一小组长。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编辑和整理好适合的学案;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将可能会用到的材料整理好;同时做好学案的样张。将这些文件分发至学生的机器中。学生参照样张和给的参考材料去完成学案中的任务,可小组间讨论去完成。教师在各学生机之间巡视,以便发现一些问题,给予帮助。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学案任务的情况下,让1-2小组中选派学生来演示讲解其操作,其他同学给予点评。教师反馈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强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三、“学案任务”教学方法分析

在上述课堂教学状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给的材料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去完成任务(学案),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去完成任务,会有成就感。通过学生演示讲解,同学间的评价,使得学生能对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所体会,并能印象深刻,及时去修正。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评价,有利于学生思考。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框架结构形成系统性。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协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当学生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运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答案。

在这种课堂教学下,教师在课堂中是课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帮助者。需要对学生的学情做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学案和学案中可能用到的材料,需要预设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足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及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案任务的编写和整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最优化的直接因素。学案任务不是把课本中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学案中要能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上只是我对信息技术教学一点体会与反思,而探讨出一种符合新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则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思考,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

《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何克抗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与探索》  黎健著

《学习论》                                    施良方著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