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理论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王晓刚)

摘要: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教育信息的传递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恰当的问题设置,能使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地结合,从而使“学”与“导”参差存在,交替进行并得以和谐发展。笔者依据“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总结经验,并从一般性原则出发,论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关键字:信息技术  自探互教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是我校的教学特色之一。所谓“自探互教”,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突出双主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情为基础,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个人或小组展示为方式,以激励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造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自探互教”的学习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是探究学习的中心、核心,教师或学生能提出一定水平的问题是影响探究学习效果的关键。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精心设计、优化问题,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且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教育信息的传递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呢,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情境性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情境中的学习。因此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创设一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课堂设计问题,要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现有认知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不断获得成功。问题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化,在认知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问题太容易,无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但是难度太大,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回答。关于难易适度的好处,张文贵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议论:“这好比孩子们摘桃子:不用跳就摘着,没劲;反复跳摸不着,扫兴;跳一跳就够着,来劲!” 所以,问题应设在适中的水平。

3、应用性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强调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所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应多注重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背景中提出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协作性原则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例如,在利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一个主题网站教学时,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选用教师提供的主题(或自拟主题),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最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交流。

5、趣味性原则

问题设计要讲究艺术,角度要新颖,能够引发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用新颖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问题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奋点,问题的依靠点是学生的疑惑点,问题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的契机来培养,从而使学生信服信息技术课是有趣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引进一些能吸引人的、新颖的教学材料,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

6、激励性原则

“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除了在教学中以多元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积极的评价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出对学生的能力具有适当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中获得满足,享受成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互动的,只要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得当、适宜,诱导得法,学生必定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2]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3]李政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问题设计与过程实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7,(17).

[4]张铁龙.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中小学电教,2004,(3).

[5]张文贵.语文课堂提问浅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4).

[6]林婷.“自探互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5,(5).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