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理论研究

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徐青)

随着各校高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尤其到了高二,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点在高一末期已初见端倪。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我校“自探互教”的教学模式,我们制定了“先学后教”的策略。“先学后教”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本在于教者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

这个“先学后教、以教定学”首先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这里的“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个合理的过程、科学的方法、足够的自学时间作保证的,通过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自身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的发展。例如我们每节课前都要给出适当超前的预习内容以及预习练习。预习性作业通常选择一些能唤起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思考、主动解决的问题,题量也不会很大,能体现课堂的重难点两到三题足以。所以备课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着重讨论列出怎样的自学计划,选择怎样的预习作业。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以学定教其次是针对我们的教师而言的。学后如何导?“以学定教还指我们的二次备课。学生的每份预习材料我们都要在上课前收起认真批阅、仔细统计。二次备课就是根据学生预习作业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进一步修正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这方面,学案编写的认真,作业批阅的仔细,二次备课的用心都是重中之重。我们应根据“学情”活用、变通、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和“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发现、展示自我,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每节课45分钟教师的“教”只能在多少时间以内,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间,该长则长,当短则短,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灵活组织课堂,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激发课堂高潮。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二、先学后教,以教促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先学后教,以教促学”首先是针对教师来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现在的数学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能力:不是我有什么,就来卖什么,而是学生想“吃”什么,我就能当场做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就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数学专业知识。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

这种“学习”,首先是学习教材和考纲,近年来,随着教材的不断变化和考纲不断调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学习,老教师为适应教学需要也要学习。就拿我们正在教的立体几何来说,角与距离问题的删减,三视图、直观图、共面、点共线、线共点等的降为了解,证明到底要掌握到何种程度……都是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教参、认真研究考纲、共同学习探讨才能拿捏好尺度,否则不是不足就是过了。

这种“学习”,并不是指仅仅学习教材,而是要学得“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知识、前沿的新的数学分支……。时下,与数学教师关系密切的数学杂志有几十种之多,为教师汲取营养提供便利。一些数学新分支如《组合数学》《模糊数学》《图论》《集合与映射》等为老师打开一个个新的数学之窗,可先睹为快,又如《数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思维发展心理学》《教学论与生活》等各种书籍也可引人入门。通过阅读和思考,把积累的素材上升为理论,转化为能力——教育能力,敏锐地吸收信息的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具有吸引力的语言修养以及驾驭文字,研究论著和总结的能力等。

这种“学习”并不仅仅是指学习本学科,而且还要学习一些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涵养作为师生双方心灵交汇的载体和纽带,去联结和影响自己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滋润他们智慧的心灵,唤起他们探索和创造的热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只有这样教师才是引导学生成长的最理想的导师。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先学后教,以教促学”还指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科技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里知识量多且发展快,能力的培养显现出它的重要性了,因此需要教师观念更新,重新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责任。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不能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需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改方案》中提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法既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上重要作用,要充分体现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通过学,确定教的方向、方法,通过教,促使学的得法,学有成效。如果我们把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理解成为一节课几个环节,哪几个环节是以学定教,那几个环节是以教促学,把定教与促学截然分开,机械套用的做法,是非常狭义的理解。

同时学校、社会对于教师的评价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还更关注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引导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我应当掌握什么” ,引导学生计划“我准备怎样去学”.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成为让学生明了的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共建的课堂。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