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理论研究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刘超萍)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这一基本理念,并且结合学校开展的“‘自探互教’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应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在教学中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有所得和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点石成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学会自学,按照一定程序主动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独立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他们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活学”,就会采用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才是打开自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例如在讲教科版第二章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之搜索引擎时,通过制作一网页课件,发送给每一位学生,学生打开学习网站,了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及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回答相应的问题,自主探究实践课件中呈现的练习。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而且在教学中要适时巧妙地对教学情景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质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去尝试学习。

例如,VB程序设计——FOR/NEXT循环语句一课中,我先提出问题画5个竖行排列的“*”,想想看用以前学过的程序设计语言怎样来编写它的程序呢?(本节程序均设置为单击命令按钮cmdstart运行即代码加在private sub cmdstart_click()),学生稍做思考,然后回答:使用PRINT语句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继续提问,那么,我想画10行,100行,1000“*”呢?难道就这样顺序写下去吗?这样编写是不是太繁琐了。如果能让计算机去完成这部分重复的内容,而我们只要告诉计算机重复操作的次数就可以了,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呢?能!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FOR/NEXT循环语句,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个愿望。

通过提问、引导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思考,让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找到答案,这就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学会迁移,举一反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部分人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一讲解,且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掌握任何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讲Excel电子表格,介绍它的窗口组成时,可以让学生结合Word的窗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等,甚至某些功能都相同。这样比起教师一步一步地去讲解节约了时间,而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四、激励评价,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评价,作为一种较重要的师生沟通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从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学生应该参与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为此,我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合作精神、探究意识等,让学生参与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最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如讲Frontpage网页制作时,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找伙伴来合作,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最终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学生易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修养也得到了提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有目的通过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让学生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梁灿强《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佚名《浅析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转载)》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01/20/146917_25726304.shtml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