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班主任论坛

用爱搭建与学生间的桥梁—— 韩爱萍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师德,而师德的核心就是师爱即“师魂”,教师要用爱的艺术教育学生。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深的领悟到:教育,不仅是培养智育,同时也是在塑造灵魂,充满爱的灵魂才是高尚的,只有用爱才能搭建起与学生间交流的桥梁。

教育家于漪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真懂,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老师对于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来指导我的教学,并付诸实践。

一、践行——提升师德修养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学业,还要能时刻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为他们排忧解难,用自己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喜欢你,直至崇敬你,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也就是所说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教育因素,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就是说当教师的应做人的表率。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具有教育性、示范性和影响力,时时处处都对他们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表率是形象化的教育,是实践着的行为,看得见,摸得着,象无声的命令,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教育的实践表明,一个以身作则、思想品行高尚、学识渊博、言行一致的教师,必然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二、尊重——消除教育盲点

其次教师要充分地尊重理解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爱给每一个学生,对学生除了有师道尊严的一面,也有朋友关系的一面。抽时间和学生谈天,下课了也不必忙着回办公室,而是多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与学生像朋友般相处,遇到事情都与他们商量,与他们讲道理,请他们帮我做事情我会说谢谢,当我做错了事情会向他们道歉。在长久的这种交往中,学生喜欢我,愿意和我说心里话,有了事情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做事有主见,我觉得这是沟通的基础,也是我成功教育的最大原因。

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我们都知道理解、热爱和尊重一个懂事、聪明、可爱的孩子不难做到,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人们去夸赞的地方。可对于那些在成绩上不好、品行上不良的孩子,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这些孩子,恰恰更需要我们的理解、热爱和尊重。。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

三、转化——倾注生命关爱

教育教学进程中教师对后进生应予以更多的关爱,做他们的转化工作,需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尤其是后进生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要正确看待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对他们坚持做到再犯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一般情况下,偶尔违纪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育后,都能认识到错误并加以及时的改正,但个别学生屡次违纪,却又总有借口,这种借口往往是谎言,这与老师从尊重、信任的角度进行教育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怪不得有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会这样说:“你为什么要把我对你的信任玩弄于掌股之间呢?”“我怎么能再相信你呢!”我认为这种语言大可不必出口。最好是用事实去说话,与学生家长在一起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学生。那就需要教师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揭穿学生屡次违纪时的谎言借口。否则一旦学生得逞,就潜滋暗长了该生下次继续违纪的可能性,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而这正需要老师的爱心作为支撑!

四、探索——揭示厌学成因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愿意落后,肯定有其原因。长期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学生厌学有几种情形:1.课程因素:课程重,课业繁多。2. 家庭因素:父母闹矛盾,吵架等都会影响学生情绪,从而产生厌学情绪。3.自身因素:学生智力方面的缺陷,赶不上同龄孩子而产生的厌学;偏科,兴趣不同,偏爱这个,而忽视那个。针对这些情况,教师的就需要对症下药,学生犯了错误,我就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不足。对任何一种厌学学生都要用爱去教育,要经常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用爱心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从而感化每一位学生,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