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教学科研

楚州区微型课题申报、评审书
王晓刚

 

 

一、基本信息

课题

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职务

 

单位

淮安市楚州中学

主持人

王晓刚

学历

本科

职称

中一

手机

 

二、研究设计

1.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最大地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主地位,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就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精心设计、优化问题,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且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问题设置,能使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地结合,从而使“学”与“导”参差存在,交替进行并得以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教育信息的传递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问题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情境,是议题,是要解决的难题。乔纳森(David Jonassen)认为问题是某种情境下的一个未知实体,具有一定的社会的、文化的或技术的价值,这里的情境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是有确切答案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且达到目的的方式、途径可以有多种。

 

2.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们发现“问题”对教学有着巨大作用,苏格拉底认为,提问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问题是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的接生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问,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答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发现自己的错误,最终自行“生”出正确的结论和知识观念。

上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证式“五步教学法”,它是一种典型的问题教学法,他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创设一个课题,并提供足够的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课题性质和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加以推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根据该方案亲自进行试验,以检验自己设想或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于教育情境与儿童日常生活是相似的,容易激起儿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学习是主动的,结果是积极的。上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育学家马赫穆托夫提出了一种发展性教学方式——基于问题解决的问题教学法,他主张将教材中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以该“问题”为主线开展教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并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原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在我国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和研究,笔者以“主题”搜索词为“问题设计”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度较大的文献4923(20002012),其中与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期刊25篇、硕士论文5篇、博士论文1篇,共计31篇,仅约占总数的0.62%,且大多数都是关于问题意识培养、案例评析、学科整合等方面,对问题设计的策略和原则描述则比较笼统,缺乏系统的论述,问题设计这一课题仍停留在初步阶段。

 

3.研究理论基础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选择和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为基础,问题设计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十分广泛,对学习理论的深入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问题设计的要领,有助于将问题设计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关注经验的学习,它强调学习应该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展开,以问题为探究的起点,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基于问题的学习,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解决那些复杂的、有意义的或者来源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帮助他们综合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使学生自然地把在学校习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问题情境、学生和教师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问题情境是组织课堂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并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分析事物的机会,学生在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在努力探求、理解问题的现实意义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宽松课堂氛围的营造者,是课堂评价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交流、讨论,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方法指导和技术支持,积极创造开放性的探究学习环境,引入结构不良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构建继续学习的需要和联系。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强调教学中多向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作性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协调各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意义建构。

(3)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的中小学课堂,它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当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乐学好学;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为小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在组织小组活动时,以异质小组代替传统学习方式中的同质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大力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开展交流互动,以减轻教师负担,增进教学效果。

 

4.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现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的分类和问题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及问题设计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①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以一般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探讨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为更好地诊断当前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不足,提高问题设计的实效性提供理论参照。

②本课题的研究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和较成熟的构思,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设计的实践效果,发现不足并努力进行改进提高,以期将问题设置有机地应用于整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所帮助。

③本课题对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创设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科学地创设和生成教学问题的意识,自觉地反思实践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科学与否进行合理的审查提供方法参考。

 

(2)研究内容

①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抓手和着力点,没有问题的教学,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导学,借助问题创设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精心设计、优化问题,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且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教育信息的传递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②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流的空间,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的生长点。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就好比是一点鲜活的跳动着智慧火花的星星之火,它将点燃整个课堂,点燃学生对学习的满腔热情。

 

5.研究活动安排

研究准备阶段,初设研究方向,展开调查,提出研究设想;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问题的类别;根据研究主题,确定研究思路并形成理论框架;

实施阶段,开展教学实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鉴定,逐步总结工作,撰写论文。

总结阶段,收集、整理材料,包括问卷、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

 

6.预期研究成果

(1)分析当前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设计策略

(2)总结问题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规律,摸索出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3)分析教学实验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三、评审意见

1.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2.区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