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文明小博客

父亲节里忆父亲

父亲节里忆父亲

金国春

早就想写一点文字记录父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了,但苦于一直无法静下心来,总是不能如愿。然而,距离父亲离开我们的19931220日已经将近25年了,许许多多的记忆越来越淡化,我担心,如果再不写些什么,关于父亲的记忆会不会从我们兄妹五人的脑海中消失?今天是2018年的617日——父亲节,这一夜脑海里想到的梦到的都是父亲,意念上逼迫我要将所思所想写下来,一方面表达对父亲问候和思念,一方面也算是聊以自慰吧。

父亲出生于1923年,如果在世的话,应该是95岁了,子孙满堂,正是贻养天年,享受生活的时候。但命运多舛,时运不济,父亲在25年前就因肾病综合症恶化而去世了,终年仅仅70岁。

父亲在世时,我们兄妹五个并不称呼他叫“爸爸”,而是一直称呼他叫“华爷”,叫习惯了,也不觉得奇怪;就连周围的人也都这么称呼他。据说,现年已经69岁的我大哥刚会说话的时候,我父亲有几个姨兄弟,走得比较近,总是无法分清他们的称谓,于是长辈们就用姨兄弟几个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放在称谓的前边,“龙爷”“富爷”“川爷”……父亲大名“金玉华”,所以就称为“华爷”了,这一叫就叫了一辈子。

父亲的一生,可以说是艰难的一生,不幸的一生,又是努力的一生。父亲没有兄弟姐妹,独子一人。他年幼丧父,为了生存,跟随我奶奶金韩氏嫁给了我的爷爷金恒宝。我爷爷在粮食部门工作,生活本来还算安定;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曾被县衙抓去做了几天看门的伪警察,后来虽然寻机逃脱,但还是给后来的生活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就是因为这个“污点”,父亲在“文革”时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家门口被贴满了大字报,被迫害,被批斗,被强迫承认加入过所谓的“国民党三青团”;为此我大哥、三哥被下放,后来大哥的入伍、入党、提干等均因家庭成分不清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

父亲虽然没有念过多少书,只有初小文化,但心灵手巧。他学得一手漂亮的鞋匠手艺,五十年代,为了维持生计,在当时的新华池浴室摆摊多年,从事鞋匠手艺,给人擦皮鞋,纳鞋底,做布鞋,打鞋掌,修理各种鞋子。他擦的皮鞋能长期保持光亮,他做的新鞋光溜水滑,可以说工艺精湛,受到顾客的欢迎,生意十分兴隆。我们小时候穿的松紧口的单布鞋、大嘴巴或三块瓦的棉布鞋,都是父亲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一大柜子各种型号的鞋楦头,直到八十年代才忍痛转让掉。

六十年代,父亲通过劳动局被分配到淮安县缫丝厂(后改名为丝绸厂)工作,先从事的是煮茧工,后做门卫工。从事门卫期间,由于父亲为人正直,对一些违规的人事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在“文革”运动开始后就借机打击报复、公报私仇,对我父亲予以了迫害,有时父亲被打得遍体鳞伤,有一次眼睛几乎被打瞎。那时我还小,但记忆深刻。一直到八十年代,父亲的成分问题才得以平反;但没有得到任何赔偿。1983年父亲从丝绸厂退休。

父亲最重孝心,我爷爷晚年生病时,他精心照料,常常骑车从河下将老中医章湘侯接到家中,为爷爷治病、抓药;他对我的奶奶几乎是百依百顺。我父母之间原本是有感情的,但奶奶封建思想较重,总是对我矮小驼背的母亲不满意,动不动就挑我母亲的不是,常常在我父亲面前挑拨。父亲又是个火爆脾气,从厂子里辛苦回来,一听我奶奶说我母亲的不是,就会对我母亲施以家暴。我母亲只能忍气吞声,甚至有一次发展到,母亲忍无可忍,竟然在怀里藏了一根晾衣服的麻绳打算自尽,幸亏被及时发现阻止。恐怕也就是因为母亲受了过多的气,66岁就因食道癌晚期于1989710日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至今是我痛心疾首的。说实话,在对待我母亲这方面,我是记恨我父亲的,但苦于当时年岁小,说不上话,只能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亲戚、邻居,谁家有事,他都是热心相助。到丝绸厂上班后,工作之余,常常免费帮助亲邻修鞋;退休后,帮助居委会做一些义务劳动。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家所居住的更楼东街街道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下水道堵塞,每逢下雨,泥浆遍地,家家进水。为此,父亲发动我们给政府部门和报纸写信,反映群众路难行的现状。1984109日的《新华日报》竟然刊登了我们去信,引起了县政府的重视,时任张凯县长亲临现场察看,很快就拿出了政府投资一点、居民筹集一点的办法,由市政公司为我们街道铺了一条新的水泥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父亲与居民代表一道,跑上跑下,挨家挨户做工作,监督工程质量,不辞劳苦。为此,当时的居委会专门给他颁发了奖状,奖励了一双解放鞋。

父亲也十分关心我的成长。1976年,受“读书无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影响,十二岁小学毕业的我就扛着板凳回家辍学了。父母忙着上班,家里没人做家务,我就充当起了家里保姆的角色。买菜烧茶煮饭,缝补浆洗,给姐姐带外甥女……19792月,我突然又迫切地产生了要读书上学的念头。一开始父亲不是很支持,但在我的执意要求下,父亲还是四处为我寻找门路,找到了当时住在我家后街、在城南小学担任会计的吕老师,安排我到该校五年级插班,重新开始了我求学的生涯,也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命运。后来我读初中、读高中、考取教师工作,可以说每一步都包含了父亲的心血;我每取得的一点成绩和进步,父亲都会十分欣喜,逢人就夸;我娶亲生子后,尽管他晚年丧妻,又疾病缠身,手脚浮肿,但还坚持帮我照看孩子。可以说,没有父亲的支持,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父亲最喜欢吃我做的刀削面,记得他临终前,他还让我做了一碗;只可惜,他那时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了……父亲就那样走了,带着病痛;但他的能干、吃苦耐劳、热心助人的精神,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而且传承了下来。我想,在父亲节到来的时候,想起老父亲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也是一种纪念吧。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