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发展规划

淮安市楚州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7—2010学年)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需求的扩大,极大地拓展了我校的发展空间。面对机遇和挑战,我校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发展新空间,构筑发展新环境,实现内涵式和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学校现代化进程,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现根据全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把握新时期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追求发展,崇尚尊重”的办学理念,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坚持人本关怀与制度管理相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展内涵,提升层次,办出特色。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我校创办于1957年,原名“淮安县前进中学”,由“淮安县培红初级中学”和“淮安县工读学校”合并而成,学校近五十年风雨沧桑,几经变迁,六易校名,不断发展,不断壮大。1985年改名为“淮安县第二中学”。1988年撤县建市,改为“淮安市第二中学”。1998年晋升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1年初随淮安撤县设区,学校更名为“淮安市楚州第二中学”。2002年更名为“淮安市楚州中学”2005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追求发展,崇尚尊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遵循“厚德博学、求真尚美 ”的校训,狠抓素质教育,强化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楚中的文化底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不断总结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经验,着力打造楚中品牌。

为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热情有余却经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锤炼。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

根据我校多年办学经验而积淀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我校确定的办学理念是:追求发展,崇尚尊重。

主要内涵是:

一、追求发展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指: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1.自主发展是与被动发展相对的,强调学生和教师不是按照外在的模式去发展,而是按照自己科学合理的意愿去发展。对教师而言,要尊重学生的爱好、特长;对学生而言,自己的理想要自己去定位,自己去追求。

2.个性发展就是要克服工业化带来的发展的模式化,其实也是尊重其发展的自主性。可以说,没有个性,便没有独立个人;没有个性,便没有主体性。个性的差异,就是个人的主体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其主体性。

3.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发展的连续性,使每一阶段的发展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不能只注意到某一阶段的现实需要,而忽略了以后发展的需要。就学生而言,不能只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其生存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建构;就教师而言,不能只因为眼前的工作需要,而使其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4.全面发展就是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二、崇尚尊重

崇尚尊重是因为尊重是实现发展的手段。崇尚尊重的教育是一种人本化的教育,崇尚尊重的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尊重就是把人当人,离开尊重就无从实现管理。

学校管理关系中,人的要素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管理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包括各层面领导干部。学校的管理要基于这三部分人群建构“三维尊重管理模式”,即:就学校管理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管理对象——教师,完善尊重人性的管理模式;就教育工作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教育对象——学生,建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就受教育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具体为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学校管理者要尊重直接管理对象——教师

就教师管理而言,随着学校管理的校本化程度的加大,以及相应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职称制度改革,学校利益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一线教师与非一线教师、高级职称者与低级职称者、身兼多职与只兼一职等,所付出的劳动不同,因此工资水平不可能一样。如果不尊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引入竞争机制,无疑就与大锅饭模式一样。

利益的分配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物质资源分配,如果是劳动的报酬,拉开级差档次,骨干教师的工资比普通职员高几倍,人们一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反感的常是非物质性的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公平,诸如发展机会等,这涉及公平和公正问题。管理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有人“吃肉还骂娘”的现象,他当然不是嫌吃肉不好,他抱怨的也许是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的机会,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尊重非物质利益的公平问题。

第二个维度:教师要尊重教育对象——学生

要尊重教学规律,关键就是要把握真规律,辨别假规律,反思旧模式,探索新模式,而不墨守成规。原来的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否适合所有学科,原来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等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和研究。

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这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关键。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质就是眼中要有人,要把教育对象当做人去理解、去宽容、去赏识,也要把教育对象当做人去约束、去规范、去规划。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成长的复杂性、阶段性、全面性。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建立一种“平等的学校人权观”,不要搞教师中心主义,不要搞“学校霸权主义”。其实学生在学校中的人权地位似乎要比社会人的人权地位低一些。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师道文化赋予了学校和教师一种相对于学生的优越地位,要走出常规的认识和行为误区,对过去许多看似合理的东西重新反思,比如罚站、停课等等。如今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种做法表面上正日趋减少,而实际上是改变了战法,采取了孤立、冷淡等办法。总之,如果教师不从观念认识上建立一种尊重的理念,教育行为即使没有被挑剔出毛病,也不会是一种真正的尊重的教育和管理。

第三个维度:受教育者要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要与教师达成一种相互的尊重。教师当然要讲服务,但学生不能把自己当成上帝,因为上帝是不需要教育的,而学生无论知识还是身心都未完善,还需要规范和提高。尊重和爱是相互的、平等的,不能只强调一端,忽略了另一端。在此,就学生而言,若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学生起码的道德要求也难以养成。                                                             

第三部分  办学目标

总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把学校建成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机制优化,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品位高雅,成为市内一流、省内有影响的公办高中。

育人目标:    

培养“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素质全面、特长明显、身心健康、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的具有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年发展目标:

本规划的执行时间为20079月至20108月。基本任务是在三年时间内,从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出发,依据学校“追求发展,崇尚尊重”的办学理念,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三星复评顺利通过的目标,并对照四星级高中的各项评估指标,在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积极筹备创建四星级高中的各项工作。

具体目标:

根据“四星级普通高中应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落实,管理水平高,带头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师素质优良,学生发展全面,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具体目标:

1.领导班子建设目标

①校级干部有本科以上学历,具备校长任职资格,校长应具备高级教师职称,在当地有一定影响。

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精通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业务,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科学管理的领导班子。

③落实校长负责制,保证校长在行政工作中全面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障作用。

④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关心中层干部的成长,放手让中层干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开展工作,积累经验,切实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为区内学校输送优秀领导干部,发挥示范高中的幅射作用。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①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业务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师德高尚、敬业爱生、团结协作、务实进取、言传身教、堪为师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②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00%教师能胜任学科必修课;70%以上教师能结合自己特长和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开出一门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③开展创建优秀科组活动,50%以上科组成为市优秀科组,建设校本特色的品牌学科。

④主动承担上级新课程改革探究的任务,敢为人先,带头示范,使学校成为当地教师的培训基地。

3.科研教改目标

①学校科研以“行政主导、专家引领、全员参与”为原则,完善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每学科组都有研究课题。

 ②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加大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每年举行科研教改系列开放日活动和举办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及时向外推荐各项科研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

 ③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索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途径,为兄弟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示范课和实施经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发展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积极开展环境课程和活动课程,学校要成为市、区科技活动的示范基地。

4.德育管理目标

①探索和构建具时代特点和楚中特色的“学生自主、全员参与、体系完备、师生共进”的德育模式。

②形成架构完备、制度健全、全员参与、年级德育序列完整、学生主动发展的德育管理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③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工作之中,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成效显著,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实行德育进网络,德育目标、要求符合不同级段学生成长规律,形成科学的目标递进层次,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的合作意识,健全的心理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文明的语言行为习惯。

⑤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教育,后进生转化率80%以上,学生犯罪率为零。

 ⑥构建有特色、多样化、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并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5.教学管理目标

①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要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条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制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80%以上的教师能结合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

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提供多样的、能基本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全体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新课程实验中起示范性作用。

 ③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70%以上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在40%以上。

④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教学反馈制度,优良课比例不低于80%,其中优秀课比例不少于30%

⑤理、化、生实验的演示率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100%;高中毕业生信息技术水平达到国家要求,信息技术课考核合格率达100%

⑥本科录取率80%以上;教学质量居淮安市同类学校领先地位,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优良率居全市前列。

6.体卫管理目标

①实施阳光体育活动,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严格按课程计划要求上好体育课,每学年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和教工运动会,每学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单项比赛,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时间。

②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落实卫生工作制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教师(取得从事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工作扎实有效。学生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

7.美育管理目标

建好美术室、音乐室、体操室,配齐专职和兼职教师,严格按国家和省课程方案要求开设艺术类课程,并通过各科教学渗透美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每年12月举办艺术节,不定期举办演讲、演唱等比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8.校园环境建设目标

①加快学校各项工程的步伐。2010年,学校装备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整理好南校区运动场。

②进一步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调整、改造原有树木绿化,新辟绿化地带。在美化、净化校园的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③把校园建成既含传统底蕴、又有现代文明的自然生态型花园式校园。

 ④加强环境教育,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形成特色,力争建成江苏省绿色学校。

9.设施设备管理目标

①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和电教器材,满足教学需要;按国家要求配齐艺术和劳动技术教育设备设施,满足教学需要。

②建成多功能校园信息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和现代办公管理系统;多机一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平台进入所有课室;计算机要满足师生的需要。

 ③图书馆内建好电子阅览室、电子软件资料室和藏书室。图书、教学资料、音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软件的数量和种类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④体育卫生器材设施按江苏省标准配齐,并配齐常用药品。

10.财务后勤管理目标

①坚决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财经制度,健全落实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开支合理,账目清楚;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积极配合支持学校的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②校产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落实;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充分向学生开放,使用率、完好率高。

 ③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主动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

④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第四部分  创建行动

为实现上述办学目标,确定今后的创建行动是实施“六大工程”:

一、优质管理工程

优质的管理服务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首要条件,是全面实施学校“创建”行动的基本保证。优质管理工程就是要使学校管理实现“三化”:

1.决策民主化

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作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对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提交教代会充分酝酿、讨论,再作出决定,创设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2.管理服务化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以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为本,特别要突出“为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和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从而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工作规范化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如《校务公开制度》《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管理现代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信息传递作用。

二、教学“三优”工程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三优”工程是全方位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工程。 “三优”是:

1.优化课程结构

①严格按规定开设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突出“三课”:抓好基础课,促进活动课,加强选修课。坚持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②开发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特长

千方百计鼓励教师进行学科课程开发,以实现国家、地方和校本的三级课程优势互补。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规划,分阶段、分学科、分专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要重视对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

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在课外活动中重视环境教育,科技活动体现环保特色,综合实践落实环境教育,社会服务体现环保理念,要形成环境教育的特色,力争早日成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2.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效率的高低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要大力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3.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完善《教学常规工作要求》《教职工科研奖励条例》《行政领导听课评课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强常规管理,突出过程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教师专业化工程

1.开展校本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校本培训,以帮助教师尽快实现专业化。今后要进行下列各种形式的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新教师培训、毕业班教师培训、教育教学信息交流、专题讲座等。除有关培训专用时间外,学校教职工大会和年级组例会主要用作日常思想教育、业务交流、教育教学信息反馈和专题讲座。

2.实施“名师工程”,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名师,是一所学校教师队伍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志,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保证。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实施“名师工程”:

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依法治校,以德施教”教育。

②对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学校尽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名成家”。对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坚持“大胆使用,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精心培养,使青年教师在指导下健康成长”的原则,聘请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班主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互相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③提供展示舞台:国家、省、市、区举行的公开课、论文评比、基本功比赛及教育科研实验等活动,学校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并帮助他们努力取得成功。

④提供优越条件:定期购置图书;支持教师出版专业书籍;每学期对教师发表论文、获得专业奖励及辅导学生获奖等给予奖励;为优秀教师从外地调入开辟绿色通道。

四、教科研兴校工程

1.校长负总责,一名副校长具体分管,校教科室负责教科研日常工作。完善《楚中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就课题的申报、审批、实施、结题及成果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人人都参与、科科有课题”的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体系,促使课题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2.各实验课题组均有专人负责主持,每学期都要有行动计划,要有具体达到的目标、内容和操作方法。每学期末要有总结及成果。实验进展和成果与教师的考核评先挂钩。

3.加强对课题进展及成果的及时总结、宣传与推广。定期举行大型教研和经验交流活动,应用推广所取得的教科研新成果,充分发挥其在带动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整体提高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全员德育工程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①建立从党总支、校长到各行政部门,从班主任到全体教职员工,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管理系统。成立由党、政、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年级组长、政治学科组长等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德育副校长主管。

②加强学校德育管理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学校德育激励机制。将德育工作的各项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晋升、聘任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③班主任是德育队伍中的最中坚力量,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待遇,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鼓励班主任撰写德育心得及德育研究论文,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有计划地组织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年级组长外出考察学习,开拓德育工作者的视野,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强对德育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对青年德育工作者的培养。

2.德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既要发挥老师的指导、帮助、服务及榜样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人,学校大型活动中学生是主角,如 “青春之歌”、运动会等,由学生策划实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信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

3.构建完备的德育内容体系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以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和不同时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构建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德育内容体系。

4.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网络

进一步深化“全员德育”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有效的沟通机制,从而完善德育工作的网络。

六、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1.弘扬以“关爱、创新、开放”为主题的学校教育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度成熟并为学校师生自我认同的主体精神文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具体化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经过历史积淀、凝炼,“关爱、创新、开放”已升华为楚中的校园主题教育文化。对教师来说,它是教育价值观的渗透;对学生来说,它是人生价值的追求;对学校来说,它是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也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坚持“关爱、创新、开放”为主题的学校教育文化,以激励和鞭策全校师生不断向前发展。

2.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在规划和建设学校的建筑设施时,在保持学校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着力让每一栋楼说话,每一棵树招手,每一片草地净化人的心灵,不仅注重使用价值、美化价值,而且重视深刻的教育价值。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楼梯、走廊等要做到整洁有序,文化内涵丰富,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提供美的享受。

3.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建立校长信箱、教学民主评议制、集体备课制、教学以老带新制等措施,促进民主办学和民主管理,做到资源共享,和谐务实,要体现人本化管理的魅力。继续发扬“善诱启智、励志铸魂”的教风、“立志笃学、求是力行”的学风和“知行合一、至爱致远”的校风,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

4.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平日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信息教室、电子阅览室、实验室等。创建楚中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定期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球类联赛等阳光体育活动。

5.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合作

形成与社区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渠道,建立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并向社区合理开放学校的部分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学校在本地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声誉,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促进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

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校长全局统筹,协调各方,全面、全程负责规划,并强化校长室、党总支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作用,各科室对所分配的规划工作认真完成、具体落实,保证规划顺利进行并完成。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

依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完善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民主管理制度,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学校三年规划有条不紊地实施并实现。

三、保证学校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更新学校的教育基本设施、教育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划出专项资金来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保证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有充足的经费,同时健全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力求在市、区政府给予的物质和财力支持下,全力做好创建四星级高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四、加强评价保障措施

做好各部门的学期小结工作,对应计划,进行有效评价。做好评优等各项考核工作。开好反思、分析会议,对各类小结、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学期的计划,以保证三年发展规划目标逐步落实,最后实现。

五、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加强与相关平台、高校的联系,力请专家莅临指导,为学校创建四星级高中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